2024年4月23日,俄罗斯专享会官网S2116、S2117班党支部举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组织生活,旨在深化对党史和西迁精神的学习,激发支部成员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。本次组织生活由两位党支部书记杜丽华和喻静主持,我院党委委员、办公室主任马薇老师应邀出席,两个支部党员、预备党员、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积极参会。本次组织生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:参观创新港高等教育工程博物馆、集体再学习“西迁精神”。
下午,支部成员齐聚高等教育工程博物馆,参观了“与党同行 百年荣光”--西安交通大学党史图片实物展。在讲解员的引领下,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交大的党建发展史,通过经典照片和珍贵历史文献实物等全面、多角度地了解了学校在革命、建设、发展和新时代四个时期的突出作为、重要人物和典型成就,更重要的是,通过这些历史的镜头,我们重温了西迁精神的源远流长。孔悦杭同学在参观后表示,我们学校有着深厚的革命传统,始终“听党指挥跟党走”“与党和国家、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、共命运”,在党的领导下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,我们作为交大学子应该传承并发扬这种爱国奉献的精神。
会议第二项在涵英楼5125会议室开展,杜丽华首先带领大家进行理论学习,为大家讲解西迁精神的时代背景及形成过程,党中央为适应国防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需要,决定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。1400多名教工,特别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范,近3000名青年学生热血沸腾,交大师生义无反顾登上“向科学进军”的西行列车,投身祖国大西北建设。
回顾历史,交大西迁肩负的是建设西部的伟大使命,西迁精神是知识分子牢记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。随后,党员们积极分享了对西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。胡玙玢分享道,西迁精神蕴含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,集中体现为“西迁人”公而忘私、埋头深耕的精神品格和不懈追求。赵志强提到,西迁精神是胸怀大局、心有大我的爱国精神,“西迁人”将国家和民族置于最高的地位,“舍小家为大家”,“心有大我”,这是心系祖国的深刻体现。杨天玉提到,西迁精神是艰苦创业、玉汝于成的奋斗精神。西迁精神蕴含着艰苦创业的丰富内涵,是对传统知识分子“为万世开太平”高远境界的生动诠释。刘梦莉分享道,西迁精神还是扎根实际、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。不论是迁校以来,还是进入新时代,交大在科学研究领域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。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,在大西北创造未来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科教高地,更体现了新时代知识分子建设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的内在品质。
理论学习部分结束后,喻静以“千年地缘,文化考古”为题,为大家介绍了交大校址的历史地缘文化,同学们对此表示出浓厚的兴趣。1955年,交通大学接到国务院下达的迁校命令后,彭康校长一行8人来到三秦大地勘察校址。在西安市提供的城东、城西、城南5 处校址间进行勘察,最后,他们把脚步落在了大唐兴庆宫遗址这片土地上。从此,周秦汉唐壮丽恢宏的气象融进交通大学前行的身躯中,在这块历史底蕴极为丰厚的沃土上,交大人临风傲雪、艰苦奋斗,用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建起了如今的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。兴庆校区校址周代属于王畿之地;汉代地处上林苑范围;唐代归属道政、常乐二坊。北邻唐朝盛世兴庆宫故地,南界唐代乐游原、青龙寺旧址,汇聚着汉唐文化的精华,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。
与西迁校址兴庆校区一样,创新港校区校址也同样蕴含着独特且深厚的地缘文化。大禹治水的足迹,在此留下千古英雄神话。西周部族历经数次迁徙,最终于文武时建立丰、镐二京,创新港所在地正是以周代早期历史为表征的丰镐故地。喻静表示,如今的我们正踏在先辈们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,应沿着他们的足迹,让这片土地的文明之火接续相承,光明永传。
会议最后由马薇老师作总结发言。马老师首先肯定了本次组织生活的形式和成效,并就如何更好地践行西迁精神提出了建议和希冀。她指出要将践行西迁精神融入到日常科研、学习和生活当中,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,不断提高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本领。此外,作为外语专业学生,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做好对外传播,服务国家战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图文:杜丽华 喻静 胡玙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