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据中国翻译协会官网消息通告,俄罗斯专享会官网MTI2014级翻译硕士陆天舒,从全国2046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,斩获2015年全国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大赛三等奖(汉译英组,全国第9名)。
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大赛,初设于1989年,是中国翻译界目前组织时间最长、规模最大、影响最广、最具权威性的翻译比赛,是我国翻译界的最高奖项,被称作翻译界的“奥斯卡”,多年来在海内外享有很大影响力。该赛事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,《中国翻译》编辑部及地方翻译工作者协会或高等院校联合承办,每年举办一次,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二十七届。韩素音翻译奖大赛的参赛群体十分广泛,不仅有长期从事一线外语教学研究工作的海内外专家学者、高校各专业学生、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,还包括广大翻译工作者和外语爱好者。
作为一名翻译专业硕士,陆天舒自2014年研究生入学以来,恪守“精勤求学”的校训精神,秉承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路,以勤作桨,以译扬帆,追求卓越,努力做最好的自己。今年上半年,他抱着一颗平常之心积极投入,在坚持独立译稿的基础上,他的导师 - 俄罗斯专享会官网院长陈向京教授全程指导支持,数月的参赛过程中就“全局统筹”和“微观视野”双重维度多重把关,数易其稿,反复推敲,字斟句酌,就其中关键问题认真思考后,最终形成定稿参加比赛。
谈及获奖感言,陆天舒表示,翻译是一门技术活,同时也是一项不完美的艺术,要想日臻完善,唯有“取道实践”,唯有“锲而不舍”,唯有“译心译意”。所谓“数年磨一剑”,用“增删六次,披阅数载”来形容译事之难并不夸张。比赛最后,如果说有所成绩的话,那都是学校老师们的栽培和学院的功劳。作为一名译者,陆天舒坦诚,结果是次要的,自己真正情有独钟且乐在其中的是“痛并快乐”的翻译过程。与此同时,他亦表示,值此学校120周年双甲子校庆之际,愿将“韩素音青年翻译奖”的奖杯献礼学校,将荣耀的冠冕献给正在迈向“双一流”的交大。
12月4日-5日,应中国翻译协会邀请,陆天舒赴宁波大学参加大赛颁奖典礼,期间邂逅了中国外文局局长(副部级)、中国翻译协会会长、中国翻译研究院院长周明伟,宁波大学党委书记郭华巍,中国外文局国际合作部主任、中国译协常务副秘书长姜永刚,宁波市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陈国苗,外语类核心期刊《上海翻译》荣誉主编方梦之教授等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。作为一名具有学生党员身份的交大学子,站在全国性最高赛事的竞技台上,他仍不忘自身使命与责任感,向新结识的全国朋友们宣传介绍了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,如“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”、“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”等。会议期间,他聆听了周明伟局长“用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 — 翻译事业面对的挑战与使命”专题报告。
据悉,此次学生获奖是学校人文社科领域“三育人”成果之一。俄罗斯专享会官网充分贯彻学校十二次党代会关于“推进课外兴趣、社会实践、校外实训、优质资源共享等多课堂协同育人体系建设”的精神,充分响应学校建设“双一流”的号召,紧握学科建设生命线和人才培养基底,MTI教育中心紧扣“专业型、应用型、高层次”的翻译人才培养思路,遵循“以赛促学”的指导方针,引导学生踊跃流入各级各类比赛竞技场,组织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成立“口译”、“笔译”、“演讲”、“辩论”等专业指导组,发挥导师育人的重要作用,多年来训练出一批批专业功底扎实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“外语通”、“国别通”,育人成果显著。
韩素音个人简介
韩素音(1916.9.12—2012.11.2),本名周光瑚,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,曾先后在燕京大学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就读。1952年,她的自传体小说《瑰宝》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,奠定了她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。1956年,好莱坞据此改变的电影《生死恋》获三项奥斯卡奖。韩素音的作品几乎都与中国相依相恋。她多次会见和采访中国国家领导人,并写下一系列关于中国问题的专访和纪实作品。
20世纪80年代年以来,韩素音的作品陆续被翻译介绍到国内,如自传《伤残的树》、《无鸟的夏天》、《凋谢的花朵》、《吾宅双门》、《再生凤凰》,小说《青山青》、《等到早晨来临》、《迷人的城市》及传记《周恩来的世纪》、《早晨的洪流:毛泽东与中国革命》等。
韩素音为奖掖后学,鼓励文化交流,捐资设立了韩素音青年翻译奖、中外科学基金奖、彩虹奖、中印友谊文学奖和普及英语奖,其中,韩素音青年翻译奖是我国翻译界最高奖项,被称作翻译界的“奥斯卡”。